酒類生產廢水
一、廢水來源及特點
酒類工業廢水是造成城市水體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,其中啤酒廢水,黃酒廢水,白酒廢水以及酒槽廢水等給水體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傷害。
1、白酒生產廢水
白酒是一種含有高酒精濃度的、無色透明的飲料酒,是以曲類、酒母、糖化酶等為糖化發酵劑,利用糧谷或含淀粉和糖的原料,經蒸煮、糖化、發酵、蒸餾、貯存,勾調而成的蒸餾酒。
白酒在釀造過程中,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:發酵黃水、蒸餾底鍋水、釀造車間的冷卻水、蒸餾操作工具的沖洗水、釀造車間地面沖洗水等。
所謂黃水,是酒醅中的黃漿水,是酒醅在發酵過程中,淀粉由糖變酒來源華夏酒報,在產生乙醇的同時,產生二氧化碳,從吹口跑出,單位酒醅的質量相對減少,結晶水游離出來,原料中的單寧、色素、可溶性淀粉、酵母自溶物、還原糖等溶于水中,沉下窖底而形成黃漿水。
底鍋水,是白酒蒸餾時,甑桶底部的水溶液。由于白酒甑桶蒸餾的特殊形式及尾水、黃漿水、酯化液的蒸餾處理,使得底鍋水也富含還原糖、氨基酸等營養物質。
2、黃酒生產廢水
黃酒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美酒,近年來黃酒行業得到迅速發展,同時也帶來了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。
黃酒廢水主要由浸米、洗米、淋飯水、洗缸(壇)水、沖洗水等組成,廢水中含有米糠、碎米粒等雜物,主要污染物為長鏈淀粉、短鏈淀粉、糊精、植物蛋白、可溶性糖類、乙醇等。CODcr和BOD5較高,可生化性較好,適宜采用厭氧-好氧相結合的處理工藝。
3、酒精生產廢水
酒精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料產業,酒精廣泛應用于化工、食品工業、日化、醫藥衛生等領域,同時又是酒基、浸提劑、溶劑、洗滌劑和表面活性劑。
我國酒精生產的原料比例為:淀粉質原料(玉米、薯干、木薯)占75%,廢糖蜜原料占20%,合成酒精占5%。由此,我國酒精生產的原料主要是玉米、薯干等淀粉質原料。
酒精廢水主要來自蒸餾發酵成熟醪后排出的酒精糟,生產設備的洗滌水、沖洗水,以及蒸煮、糖化、發酵、蒸餾工藝的冷卻水等。
采用木薯為原料的酒精廢水中的廢渣含有粉碎后的木薯皮、根莖等粗纖維,這類物質在廢水中是不溶性的COD;木薯中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是多糖類物質,在酒精發酵中不能成為酵母菌的碳源而被利用,殘留在廢液中,表現為溶解性COD;無機灰分的泥砂雜質。另外酒廠生產廢水中因有大量粒、塊狀的懸浮物,均勻性很差,而它又是造成此類廢水耗氧的重要因素。
總體來講,酒精廢水具有如下特點:
①懸浮物含量高。平均懸浮物含量高達40000mg/L。
②溫度高。平均水溫達70℃,蒸餾釜底排出的廢水溫度高達100℃。
③濃度高。廢水的COD高達2-3萬,包括懸浮固體、溶解性COD和膠體。有機物占93%-94%,無機物占6%-7%。有機物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、含氮化合物、生物菌、未分離出去的丁醇、乙醇等,此外還有500mg/L左右的有機酸。無機物主要是來自原料中的灰塵和雜質。
二、處理工藝
白酒、黃酒生產廢水治理總體上宜采用“預處理+厭氧生物處理+好氧生物處理+深度處理”的污染治理工藝。
預處理工序中,應通過格柵、固液分離、沉淀、氣浮等工藝去除懸浮物后進入調節池,進行水量、水質調節。
厭氧生物處理可選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(UASB)、內循環厭氧反應器(IC)等工藝。
好氧生物處理可選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(SBR)、缺氧-好氧(A/O)等工藝。
深度處理可選用混凝沉淀、過濾、膜生物反應器(MBR)、高級氧化等工藝。
酒精生產廢水預處理工序中,應通過格柵、固液分離、沉淀、氣浮等工藝去除懸浮物,應采取冷卻降低污水的溫度、加堿調節污水的PH等水質調節措施。